

这个文章主要给大家讲解新能源产业链“灵魂拷”谁为谁打工?,和天气预报 刘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各系列编辑徐帅、安宇飞、各系列
新能源产业链中,谁为谁工作?
一场世界级的动力电池行业盛会,没想到却因为一位重要嘉宾的一句金言吸引了整个市场的关注。
《每刊》编辑张涵摄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将锂价形容为“炒作”,而下游整车企业则将自己比作电池厂的“工人”。
不过,上游企业的反驳也显得粗暴又合理。他们只看到资源企业吃肉,却没有看到资源企业被打?
外人看到的是“厉王”和“宁王”召开“投诉大会”。但在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业内人士应该会看到更多讨论的内容,比如循环、求同存异、不使用锂的新技术等。
下游投诉“暴涨”和“炒作”
7月21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式在四川宜宾举行。10点40分,轮到万亿市值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发表演讲。
穿着挺括的西装,系着红白条纹领带,他缓缓走上讲台,打开PPT《创新引领TWH时代》。
一时间,台下的观众都纷纷拿出手机,对着他和他的PPT。全领先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的演讲,本身就是一场“压轴戏”。毕竟他的言行对行业和资本市场都有重大影响。
在曾毓群讲话之前,作为CATL上游的锂资源股已经“先跌后致敬”。截至9点40分,A股锂矿巨头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分别下跌454点、405点,合计市值蒸发数百亿。
融捷股份和盛鑫锂能当时也纷纷下跌。
一时间,仿佛锂股“老大”和他的“小兄弟”集体躺倒了。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9点35分开始出现大幅上涨。孚能科技等电池企业大幅上涨。
这一边,电池的“老大”似乎正和他的“小兄弟”站在一起。
与资本市场的热闹相比,曾毓群十多分钟的演讲不紧不慢、不紧不慢,没有明显的起伏或情绪起伏。他并没有过多谈论价格,或者说,他花了80年的时间谈论电池技术、“双碳”的含义、电池回收,而只用了20年的时间谈论上游资源——碳酸锂和六氟磷酸锂。
在这20场讲座中,他大概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在讲——锂一年内从7万元/吨涨到50万元/吨的碳酸锂。
正是这20个——实际两三句话的内容,成为了各大股论坛、交易软件、财经新闻的热搜。
同样在这20条的内容中,曾毓群的言论中也包含着让上游资源投资者有些不悦的话语。
一是“炒作”。“在如此快速的增长下,上游原材料的炒作给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困扰。”
二是“暴涨”。“一年内碳酸锂、PVDF、六氟磷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暴涨。”
第三个就是图中的一句“碳酸锂短期暴涨”。它被放置在屏幕的中间,特别醒目的——黑底白底。以下为碳酸锂价格变化表,由2021年的7万元/吨上涨至48万元/吨。
图中,“586”的增量数字也被刷白,与“碳酸锂短期暴涨”一起成为本次PPT页面最显眼的两个部分。
“暴力”与“投机”共同构成了巨大冲击和冲突的象征。曾毓群也成为了他们一起谈论的话题。
这仅仅是个开始.
曾毓群说完,又来了一位“曾董事长”,他是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这家公司市值3335.4亿。他可能只是想说个笑话,但没想到这个笑话比演讲内容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正是这个笑话,引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灵魂题谁为谁工作?
“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曾庆红扔出一个又一个数字,语气更加严肃,最后举手道“价格一直在上涨。”
他看了曾毓群一眼,用手指着观众,说出了那句名言“那我现在不是在宁德时代工作吗?”
当曾庆红将矛头指向电池原材料“暴涨”时,A股市值排名第80位和第4位的两家公司实际上共同将矛头指向了上游锂资源。
现在,焦点开始转移,压力落在了锂这边。
但他们在现场没有说话……
“谁为谁工作”的灵魂拷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在行业媒体中算是领军人物,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几乎人人都知道。就连业内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裁级别,都会称呼他为“飞哥”。
7月22日,主持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分论坛。“飞哥”很懂沟通,也爱看新闻。两位“曾先生”的言论登上热搜。作为主持人,“飞哥”自然知道如何利用大家关心的题来引起关注。
他在讲话时提到“谁为谁工作”,并补充道“如果今天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在的话……”事实上,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两大“锂王”都不在。
但在风口浪尖上,每个人身上的每一粒微小的尘埃都会被显微镜放大。7月21日,曾毓群在演讲中还表示,电池中的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并提到子公司广东邦普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当天,天齐锂业投资管理部相关人员向媒体介绍了其他场景下的锂回收情况锂回收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尚未实现商业应用中的大规模回收再利用。
这句话不是给宁德时代说的。不过,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当天在接受采访时也远程回应,“欢迎来到广东邦普,看看先进的量产技术。”
虽然这句话不是说给天齐锂业的,但媒体却把这两句话放在了一起。说话者是无意的,但听者是有意的。
“锂王”与“宁王”“不和”,这是一些媒体给出的称号。
当天,因为相似的话,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7月22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分论坛上表示,“我们平时都会遇到客户对我们的抱怨,说代工利润不高,你们电池厂把利润都拿走了。”“虽然我们公司今年没有亏损,但基本上是在微利的边缘挣扎,很痛苦,利润会流向哪里,你也可以想象。”
这句话就像一股力量,将焦点重新拉回到灵魂拷上“谁为谁工作?”
如果参考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说下游企业在为锂资源企业“打工”也不无道理。
去年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锂产品毛利率至少在40%以上,更不用说今年上半年大幅上涨了。宁德时代时代,去年产品毛利率不足30%,比亚迪、长安汽车更是不足20%。
上游资源企业并不回避产品涨价带来的高利润率,因为这是事实。但他们也能抛出一种灵魂拷“去年谁为谁工作?”
去年,曾毓群的PPT中,——碳酸锂7万元/吨小时,正是在增长曲线的起点。这个价格是去年这个时候的价格。
当时,锂矿企业正慢慢从市场出清的泥潭中走出来,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仍为沉重的债务而忧心忡忡。7万元/吨之前,锂矿企业正在经历最后一轮痛苦而漫长的产能清理。也有5万元/吨出售的,也有6万元/吨出售的。毕竟与4万元/吨、5万元/吨相比,这个价格至少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还能维持“温饱”。
分别是股价不足100元的赣锋锂业和股价不足50元的天齐锂业。
“这段时间我们享受高分红,因为我们已经挨打很多年了。锂行业总是有高峰,也有低谷,你亏损了这么多年,现在一两年赚已经不正常了。”“?”锂公司年轻的董事会秘书刘能越说越兴奋,“他们在尖叫,尖叫有什么意义!”
7月21日下午,小编想和他多交流一下。“抱歉,没时间,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赚。”他愤怒地说。
一些本身锂资源量并不高、还要为电池厂生产产品的正极材料厂,面对“谁为谁打工”的题,只能苦笑。
“我们既为电池工厂工作,也为锂资源工作。”正极材料厂副董事长只能自嘲,像夹心饼干一样,讨好双方。
但他仍言出必行,就锂价召开“投诉大会”,实为“白吐”。
“白吐”背后的逻辑无非是熟悉的逻辑——辆叠加储能的新能源汽车将进入Twh时代,下游几何级扩张的需求必然急需锂供应。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正在取得长足进步,锂矿开采也正在紧随其后。
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上游也不能为所欲为。
毕竟这仍然是市场逻辑。当电池和整车企业表达控价意愿时,上游的反弹更加强烈。更重要的是,反弹的声音不仅来自上游,也来自外部观察人士。
“飞哥”说道“我要求政府监管物资价格,我说这个怎么监管,我是反对的,你不能因为你的考虑就这么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呢?”你不是要求监控的车价到十万元吗?”一个车。”
“这个红利确实是这样的,如果这几年发展不出来,那你就要承受高昂的代价了。”一位锂上市公司总经理,如何控制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
年初价格涨幅最大期间,监管部门也调查怀疑贸易商恶意囤积炒作。“后来发现没有人参与炒作,企业都是直接卖给大型正极材料公司或者电池公司,然后就是我们绝大多数的销量了。”该总经理说道。
这家锂公司也是一家资源拥有率较低的公司,需要从澳大利亚等地进口大量锂精矿。碳酸锂大幅上涨是由于锂精矿价格上涨。此话一出,他更加愤怒了。“原材料的成本摆在那里,他们卖这么高的价格,我只能在他的价格上加上一部分卖给他们。他们也在逼迫我们,比如要求我们保证供应,按时交货,没有原材料怎么保证供应呢?所以不管原材料价格多高,我都得去拿。现在价格之所以这么高,也和事实上他们是在变相强迫我们保证供应。”
他和编辑的谈话结束了,然后沉默了片刻。随后,他又发了一条语音消息,语气平静,只有一句话——
“他们也有责任。”
锂储量不缺,但有效供给不足。
简化“谁为谁工作”实际上意味着“谁赚谁的”。
“谁赚谁的”放在经济理论中,是一个“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谁多”的题。根据消费者主权,消费者剩余应该大于生产者剩余,这意味着顾客就是一切。
供需平衡开始倾斜,如果你开始排队买东西,你就必须为稀缺价值付出额外的成本。当消费者剩余逐渐小于生产者剩余时,这种关系就会逆转。
一切都有一个循环。经过高点到低点或低点到高点的循环后,那些以前没有排队但现在必须排队的人会想说些什么。
“周期”是经济学一直强调的时间概念。正是因为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和市场分工才会变得更加迂回和细分。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应该只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以半年为一个周期来质疑“谁赚了谁的”。
纵观过去五年,恰好是锂资源从繁荣到过剩,再从过剩到繁荣的循环。处于本周期的赣锋锂业是公认的稳定公司,可以作为观察案例。
2017年至2021年,赣锋锂业年均营收6852亿元,年均净利润19亿元,平均净利润率不足30%,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平均净利润率不足30%并不夸张。在不到30%的利润下,赣锋锂业最终还是需要做电池和消费电子产品,以平滑上游资源的周期性。
至于那些没有垂直延伸、不是龙头、不掌握资源的锂电企业,在2018年到2020年最困难的几年里,净利润率低于1的企业不在少数。天齐锂业更是有惊无险,巨额海外并购带来的债务差点将自己拖入深渊。
当年一些优秀的电池企业或者整车企业净利润率波动要小得多。
“2020年底,天齐锂业要引入战略投资,当时券商给我们看了投资方案,我们的收购团队看到了,非常划算。你想想,14亿美元就可以买下来了。”“世界上最好的锂资源。这太棒了。我们考虑过是否出售,但因为我们正在购买另一种资产,所以我们不能同时购买两者。”刘能说这话的时候,还是有些委屈,“当时像这些电池厂,那么有,你为什么不买呢?”
当然,“谁为谁工作”的题并不是对立的。“投诉就是投诉。”无论是电池企业、整车企业还是锂资源企业,没有人会拒绝合作共赢的共识。
“产业链上下游肯定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创新。协同创新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新万达副总裁梁锐在与小编交流时说道。
曾毓群认为,世界上并不缺乏锂资源,他的观点没有题。无论是从去年3月份还是到现在,任何对锂资源做过一些研究的专家都会同意,海水、地壳、火山口、盐井等都发现了锂。
“因为越来越多的锂储量被发现,整个地上并不缺乏储量。”梁锐明白曾毓群讲话的逻辑,即锂不缺。
全锂资源并不短缺,但短期有效供应短缺。如果没有有效的锂供应,价格
对于新能源产业链“灵魂拷”谁为谁打工?的相关话题,本篇文章对天气预报 刘能这样的内容已经进行了解,希望能帮助到诸位!
发表评论